#
#
#

        天津美院院长批公共环境中的字“难看”

        作者:俞越 施涵予2025-05-12 07:53:41 来源:美术报

            (1/3)

            (2/3)

            (3/3)小红书网友@许捷许仙僧 使用碑帖集字方式进行字体设计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本报记者深度调查:字体设计的困局与破局


          近日,一个视频在艺术圈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视频中,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犀利地批评了当下广告设计中字体很有“问题”。在他看来这些“书法”刻意模仿刀劈斧凿的凌厉笔触,有明显的毛刺、飞白,提按顿挫很大,强调“杀气与压迫感”,如日本武士刀般将文字异化为视觉武器,他归纳为“武士道书法”,称其为“文化暴力与审美降维的合谋”。此番言论迅速引发书法界、设计圈及文化评论领域的热议。

          其实,在今年3月,邱志杰发布的《天津美院为什么要开设书法通识课?》一文中,也曾说到此现象。他表示,《哪吒1》片尾字幕用的字体正好是他在小红书上批判过的“日本武士道书法”体。他说:最近几年经常在各种机场的广告上,以及在城市里面的店铺张贴上面看到这种字体。结构扁平,捺脚很大,毛刺很多。在他看来它结构非常丑陋,按照中国书法的标准来看,简直每一笔都是败笔,这种字体错误理解了软毫的风格和“力度”,以为用力折腾毛笔就是力量感。他遗憾地表示,这种字体似乎已经安装在很多没有书法修养的平面设计师的电脑字库里。

          美术报多年来持续关注字库“乱象”、“江湖书法”等现象,如在2019年美术报“聚焦”版面的文章中,记者曾与几位专家探讨了“字体‘江湖’,透视当下电脑字体库字体‘速成’现象”;2022年刊发《“字库”不能追求视觉冲击力 从11家协会、学会联合发布“规范使用汉字倡议”说开去》,深度报道规范汉字使用问题。2024年,美术报从机场广告里的八个字说开去,持续关注城市里的“江湖书法”现象。

          这一次,我们围绕字库的设计师和使用者,关注“字体设计的困局与破局”问题。

          文字是图像记忆的一种衍生方式,人们为了简明地表达事情、物品、人物等情景画面,而演变出的简明的记载方式。

          在海报、广告牌、片头片尾等公共场合出现的文字,是品牌形象的重要构成元素,而字体则是文字信息的外在表达方式,不同的字体不仅能影响排版,更会极大反映品牌的性格。如果说图形和色彩是品牌的皮肤和血肉,那字体则是品牌的内在骨骼。

          / 海报等设计中,字体如何选择 /

          在一份设计中,如海报、广告牌等,设计师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字库字体中进行选择的呢?记者采访了从业多年的陈先生,他不仅每个月要设计商业用途的海报、广告图,还要设计一些公益海报。他表示,就他而言,字体的选择遵循“主题优先、功能次之、美感补充”的核心逻辑。

          记者在相关平台搜索“怎样选择合适的字体”,得到了一些建议:中文经常用到的宋体、黑体、圆体、书法体、艺术体等,会有相应的适用范围。黑体是基础字体,商业气质强,一般较适用于运动、汽车、建筑、游戏等广告中;宋体特点是字形优美,线条流畅,视觉效果典雅、庄重,适合用于正式场合和印刷品中;圆体笔画末端圆润既有黑体的严肃和规矩,又具有灵性和活泼的特性,视觉效果亲切、温暖,且又衍生出大量的卡通字体,增加趣味性和活泼感,适合用于儿童、女性、宠物、休闲等需要营造温馨氛围的场合;书法体造型丰富,自由性强,冲击感强、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般作为标题性用途,适用于文化艺术、创造性强、特定主题的场景设计。

          陈先生告诉记者,“首先需要深度解析项目的文化语境与核心诉求:例如科技类主题倾向选用棱角分明的无衬线体以传递理性感,文艺展览则适合具有笔触温度的手写体,传统文化项目往往需要书法字体来唤醒历史记忆。”

          在确立基调后,设计师需针对信息层级进行功能化筛选:标题字体必须具备高辨识度的视觉冲击力,正文字体则要优先保证快速阅读的流畅性。他表示,粗的黑体通常用于标题,细的黑体可以作为说明文字;宋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大小和行距,以保证文本的易读性;书法体则不建议用于大篇幅文段。

          / 审美不是选择的绝对标准 /

          对于邱志杰对于字体的批评,小红书博主“雨田侃设计”提出的不同的意见,他表示,设计时,首先要注意到传播和醒目的问题。

          陈先生也告诉记者,专业设计师的字体选择绝非单纯依赖审美直觉,而是构建在严谨的评估体系之上。版权合规性占据35%的决策权重,特别是在商业项目中,字体的授权范围直接决定法律风险等级。

          版权的问题,是记者在采访中收到的普遍反馈,字库免费的少,稍不注意侵权了,所面临的赔偿金额也不少。

          如今字体版权侵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如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汉仪公司字体著作权侵权案显示,汉仪公司合法拥有包括“新蒂下午茶体”在内的新蒂系列字体的全部著作权,子盟公司因擅自改编并传播“新蒂下午茶体”被判赔偿207万元。此案为司法认定侵害字体改编权提供了开创性的考量维度和方法,也成为我国字体著作权侵权纠纷中获赔金额较高的案例之一。

          因此,版权问题是设计师考虑的重要问题。设计师潘潘表示,自己供职于一家小型机构,单位对于字库版权方面几乎没有费用预算,对于字体的美感也没有特别高的需求,因此基本上使用免费的字库,或者是买了版权的字库反复使用。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免费的字库常见的有思源系列、阿里巴巴普惠体、站酷系列字体、方正免费字体、文泉驿字体等,但其中一些免费的字库仅限个人免费使用,商用则需要授权。而一些商用的字库收费又太高。如方正字库可按年授权,可按项目授权,也可永久授权,如方正兰亭黑(基础款)约3000元/年(企业授权),方正清刻本悦宋(创意字体)约5000元/永久。汉仪字库里,汉仪雅酷黑约2000元/年(基础企业授权),汉仪尚巍手书商用授权约1万元/年。华文字库单款字体永久授权约1000-5000元。

          对于一张海报、一个广告的设计,并非一种字体可走遍天下,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场景来选择字体的使用,这对于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广告公司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当然,也有一些便宜且好看的字库,如有网友推荐“喜鹊造字”字库,1500元可以买全套字库,但问题在于字太少,除了超大招牌体,其他字体只有9000多字,很多字需要“拼字”。

          此外,在设计时,视觉表现力也是重要的因素,设计师需考量字体能否准确传递品牌性格,例如圆润字体传递亲和力,锐利字体强调科技感。还有就是字重的完整性,这关系到设计延展性,完备的字重系统(从Thin到Black)能适配多场景应用。

          字体设计师、昊格高定字创始人张昊表示,不同的字体对应不同的需求,商业上常用的游戏、电影、书籍、包装、餐饮等场景使用书写字体,本质上的需求是标志字体,字体标志需要用少量的字数表达明确的品牌个性,字的表现张力和组合方式丰富多变(如冯兆华老师书写的电影名)。而字库字体的开发,则需要兼顾成千上万字的协调统一,尤其是强调阅读性的字体,个性会被大大压制,所以不见得开发更多的书法字库就能满足所有商业和生活需求。“我们既需要‘效率优先’的标品(字库产品),也需要‘价值优先’的非标品(定制字库和字体标志等高定服务)。”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字库中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免费字库中约72%的书法字体存在笔法雷同问题,导致文化表达失焦;其次是跨语言适配断层,约85%的中文字体缺乏风格匹配的西文字符,设计师被迫混搭字体时易产生视觉割裂。

          / 使用场景不同,考验审美能力 /

          网友@半瓶醋设计表示,出现像邱志杰所说的“武士道书法”体的原因,“应该是受游戏用字体的影响,不在于使用电脑字体是不是免费!”

          “这种现场的出现,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需求、技术手段和市场环境共同形成的。作为字体的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我认为大部分责任要归结在生产者(字体设计师)身上。”小红书博主@火山字型.HSType表示。

          对于这些观点,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赞同。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0%的专业设计项目会对原始字体进行适应性改造。基础层级的“结构手术”包括压缩字宽增强现代感(适用于电子产品海报),或扩展字腔营造童趣氛围(常见于儿童活动视觉)。进阶手法则强调“质感嫁接”,例如为赛博朋克主题的字体植入电路板纹理,或在传统节庆字体中融入宣纸皴裂效果。在品牌定制领域,动态重构成为新趋势——将特定笔画替换为品牌符号(如咖啡品牌将“口”字部首转化为咖啡豆图形),这种符号化处理能有效强化品牌记忆。“开源字体(如思源系列)的崛起为设计师提供了二次创作空间,通过调节字腔比例、笔触末端形态等参数,可将基础字体转化为定制化视觉资产。”陈先生表示。

          如前面提到的“喜鹊造字”字库,南开大学设计类公选课外聘教师许捷表示,这个字库属于他觉得比较好的,字体能看出取法,比较规矩,而且还不贵,但是它避免不了系统字库字体的通病问题,就是“等大等距”,大小间距尺寸都是一样的。“咱们在日常书法练习中都知道要避免‘状若算子’,可是这种系统字体是没有办法做到大小对比或者是章法结构的,更不用说‘穿插避让’或者‘块面感’了,这些问题都使得字库字体单摆浮搁在那的时候就是没有冲击力。”

          目前市场上也有少量的书法字库,从古人字体里集字方式来进行设计,如网友@KillerWinston告诉记者,“梅见”用了赵孟頫的字,“茶颜悦色”很多包装设计用了郑板桥的字。我们发现,不少包装、招牌等使用了集字的方式,如“招商银行”“盒马米酒”军集自《爨宝子碑》;“梅见”的“梅”字出自陆柬之,“见”则出自赵孟頫,虽然朝代不同,但后者风格受到前者影响颇多,放在一起也比较和谐统一;“茶颜悦色”品牌中的“习惯茶”集自弘一法师。这些设计受到网友的好评。

          如何来协调这些矛盾,就需要依靠设计师的审美。

          / 对趣和怪的东西要包容 /

          美和丑其是一个很难被截然划分的概念,非要强行定义甚至引入审核机制,难免陷入一管就死的困局。如前段时间河北某地将招牌统一化处理,就引来了广大群众的“吐槽”。

          “赞同重要场合字体需要请专家把关,但不要和对设计艺术创作进行审核划等号。”张昊表示,笔墨当随时代,尤其是为商业服务的字体设计(含字库、字形、字艺)更是需要不断创新然而创新是有风险的。

          他认为从经典的美到失范的丑至少还有两个阶段,他尝试把美丑二元论拓展为“审美演化光谱”:美(经典美/范式确立)→趣(趣味性/边缘突破)→怪(实验性/风险探索)→丑(失范丑/系统破坏)。当前争议多集中在第三阶段的实验性,而这也是优秀设计师和艺术家乐此不疲的探索区域。“在一定的时期和区域,我们可以确定一部分经典的美,积极开展美育活动。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趣和怪的东西要尽量包容,更不要轻易拿起剪刀,设计艺术创作才能百家争鸣、充满活力。”

          网友Mark马认为,现在就个很好的时机与转折点。他表示,之前发生过中国仿古建越来越日式化的问题,后经过曝光,反而加大了国人对与古建的研究,更多的学者和专业领域的专家开始关注这些方面,现在就很少在出现这种事情了。“基本上是先普及,然后再提高认知,最后再提升拔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所以说视频中提到的现象其实是一个过程,过程阶段发现的所谓的问题,是通过市场反复锤炼,国人对与传统文化的重视到理解的一个过程,是可以后期修正的。因为设计与风格的问题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去界定,还是需要靠专业领域的自我修正与认知引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2(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