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10月31日]
2025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榜单《安邸》AD100盛大发布
[10月31日]
在金鹰美术馆,共鉴《中国当代的建筑回应》
[10月30日]
赵丛:以建筑设计之力塑造时代城市新地标
[10月27日]
木里木外·故宫·源邸《折叠山水》艺术家龍一个展盛大启幕
[10月24日]
《心居未来·豪宅艺术与生活方式》趋势论坛圆满举行
[10月22日]
文化与艺术的当代对话:中国嘉德2025秋拍精品展登陆露香园
[10月11日]
一位高中生的苏州古桥“连接”之旅
[09月22日]
陈金庆《无界之相》东方哲思雕塑艺术展于北京融创壹號院开幕
[09月17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津盛大启幕
[09月12日]
政策收紧 PUE 红线,老旧散小数据中心如何破局节能改...
艺术知识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美术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保养
民间艺术
紫砂
雕塑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艺术知识
>
陶瓷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元代青花如意印花缠枝牡丹纹菱口盘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刚刚对古陶瓷产生兴趣时,启蒙老师熊之理先生对我说:“要想能正确地给古陶瓷断代,首先要具备对中国书画的鉴别眼力,如果看不懂中国书画,要想能读懂中国古陶瓷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收藏之路的不断延伸,此话越来越显出它的中肯和正确。自古陶瓷诞生的那一天起,原始的绘画和书写线条就铭刻在陶胚中。从距今约 5000-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各种精美纹饰上来看,如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及瓮等上面,均用红彩或黑彩勾画出绚丽多姿的几何
[详细+]
2016/01/02 09:04:3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怎样做陶艺
陶艺的制作技法 一、陶艺的常用工具 1、练泥机:电力传动,炼制坯料,使坯料结合紧密,均匀。 2、转轮(转盘):大小规格视需要而定。 3、碾锟: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泥板和泥片,像擀面杖。 4、泥板机:压制泥板的简易机械设备,有两个圆锟,可调节泥片的厚薄,泥料在两者之间被挤压成所需要的泥片。 5、麻布和帆布:压泥时隔离用(压泥板和泥片时很实用,目的是使材料和泥片不会粘连)。 6、刮刀(铲刀):大小宽度不同,大约2cm——3.5cm宽。 7、刮刀和修形刀:通常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型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因考虑其功能的多样性而具有各种形状(不同的刀头)。 8、环形雕塑刀:用于挖空实心的器皿,亦...
[详细+]
2010/01/19 14:03: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历代紫砂泥料的区别
明代紫砂器泥料含有颗粒状粗砂, 明代紫砂泥的目数为25-30, 清中期为55-60目, 近现代为100-120目。 目数低则颗粒粗, 孔隙度大, 用手弹击声音沙哑、发闷, 明代的紫砂壶表面均无光泽度, 由于多为墓葬出土, 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 表面失光。 1965年南京中华门外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 是目前有记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 是采用制大缸大瓮的泥料略加以澄练。 因为可能与缸盆同窑烧造, 所以明代紫砂壶表面常沾有釉斑。
[详细+]
2010/01/12 11:14:2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龙泉窑青瓷的收藏与鉴赏
龙泉窑及其产品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 北宋以前, 龙泉窑处于初创时期, 北宋起已初具规模, 制瓷技艺相当成熟, 窑场沿龙泉溪下游两岸逐渐扩展。 至南宋和元代, 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 制瓷技艺登峰造极, 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 向四面八方辐射的窑场众多的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 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 烟火相望, 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 龙泉成为我国最大的瓷业中心。 明代, 龙泉窑规模不减, 声誉依然, 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
[详细+]
2010/01/12 11:11: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龙泉窑青瓷的古今发展
龙泉青瓷, 在陶瓷工艺领域中以起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翠的釉色, 驰名海内外, 欧洲人称其为“雪拉同”(Celadon)。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 毗邻福建、江西两省。 境内群山耸峙, 溪流纵横, 风光秀美, 瓷土资源蕴含丰富, 山高林密, 燃料充足。 龙泉溪位于瓯江上游, 水运畅通, 烧制成的龙泉青瓷通过水运直抵温州港口。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生产龙泉窑青瓷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龙泉青瓷始于北宋(公元960-1127年), 盛于南宋。 龙泉窑青瓷开始烧制, 主要以民间日用瓷为主, ...
[详细+]
2010/01/12 11:10: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龙泉窑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
龙泉哥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 历史悠久, 驰名中外。 龙泉青瓷:青如玉, 明如镜, 声如磬, 一直被誉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在《龙泉县地名志•序》中写道:“在全省, 甚至在全国, 龙泉是个不同凡响的县份。 一千多年以来, 就是这个县份, 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 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 赢得了莫大的荣誉。 而龙泉一名, 也就由此而传遍天下。 ” 龙泉青瓷发轫于三国两晋。 宋时, ...
[详细+]
2010/01/12 11:09: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龙泉窑青瓷在南宋晚期达到极盛
龙泉窑在南宋晚期达到极盛。 主要烧制青瓷, 以釉色美丽至极的粉青和梅子青釉瓷而闻名遐迩。 北宋龙泉青瓷胎体厚重, 质地较粗, 造型古拙。 玻璃质釉, 釉层薄, 釉色为绿色, 比较清淡。 到了南宋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制作规整, 结构合理, 有灰白胎和铁骨胎两种, 釉层肥厚如凝脂似美玉, 有月白、豆青、淡蓝、青灰、灰黄、炒米黄等。 其中呈色稳定的梅子青和粉青称雄一时。 梅子青釉有同汝窑釉色类似的美感, 釉质浑厚, 色如翡翠, 釉层略带透明, 釉面光泽照人, 器如梅子初生, 秀色可餐。 粉青釉釉层肥厚, 釉面略带乳浊...
[详细+]
2010/01/12 11:09: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龙泉窑素有“瓷都”美称
大窑龙泉窑遗址位于龙泉市南约50公里的琉华山下, 明代以前称“琉田”, 因山而得名。 遗址主要分布在小梅、查田二镇六个行政村, 其中以大窑为中心, 岙头和溪口村城内的龙泉青瓷窑址, 经考古调查表明有五代——明代龙泉窑遗址126处, 每处遗址上碎瓷品堆积十分丰富, 保存甚好, 保护范围总面积为502.9公顷。 龙泉窑是继越窑而发展起来的, 并吸取了瓯(温州)、婺(金华)窑的传统精华, 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树立于青瓷之林, 历经1200多年的制瓷过程,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 统称“龙泉窑&rd...
[详细+]
2010/01/12 11:07: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龙泉窑青瓷,瓷器“黑马”
近年来, 瓷器拍卖成交价排在前列的不是青花, 就是彩瓷, 这也使得投资者将眼光主要放在这两类瓷器品种上, 并直接导致其价格的大幅上扬。 瓷器市场上何处去寻找“黑马”呢?专家建议, 投资者不妨关注青瓷。 2003年4月,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就曾拍出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价格高达320万元港币。 众所周知, 龙泉窑青釉的粉青、梅子青是中国古代青釉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是龙泉窑制瓷匠师们不断改良胎釉配方和制作工艺所取得的成果。 早期龙泉窑青釉使用的是含钙量高的石灰釉, 其高温粘度小而易流动, 烧成后釉层薄而透明。 南宋中后期, 为...
[详细+]
2010/01/12 11:07: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钧瓷的烧成为什么要分两次
¨钧瓷为什么首先要进素烧?它的作用是什么? ▲钧瓷分两次烧成, 即素烧和釉烧, 素烧是高温釉烧的基础。 ▲素烧是钧瓷烧成的重要一步。 钧瓷分两次烧成, 第一次为低温素烧, 第二次为高温釉烧。 素烧是将已成形的精坯不上釉装窑进行烧成的过程。 素烧温度一般在900~C 950~C之间, 素烧后的坯体称为素胎。 钧瓷素烧有以下几种作用: 1.经过素烧, 坯体内的有机物被氧化, 水分逸出, 其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也被分解, 到釉烧时可避免这些物质的挥发而导致釉面出现棕眼、釉泡等缺陷, 同时避免了碳素的沉积, ...
[详细+]
2010/01/12 11:05:4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博伊斯在中国
开始:
2025/11/11
结束:
2026/08/31
省市:
上海
场馆:
昊美术馆(上海)
李黑地:火舌
开始:
2025/11/11
结束:
2025/12/31
省市:
上海
场馆:
池社
张钊瀛:终身映画
开始:
2025/11/09
结束:
2026/01/15
省市:
广东
场馆:
那特画廊(深圳)
新闻热点
+
more
神韵交融天地间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 【艺展心笺】 “文明...
岭南与海派百年文脉的一次重逢
风动裳“月华”
丹青千载意 笔底岱宗魂——历代泰山主题绘画探析
无“青绿”不敦煌
“新窗花”“新年画” 传统民间艺术在抗战烽火中蝶变
珍品云集 赏金器魅力
诸家荟萃 观海派风貌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