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邵仄炯的绘画 |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作者:窦佳迪2025-11-04 09:10:09 来源:芊荷艺术空间

          赤霞56×34cm绢本综合2023

          邵仄炯的绘画始终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交织中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疆域。作为海上70后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深厚的传统功底为根基,在笔墨氤氲中探寻古意新诠的可能,其作品流淌着宋元山水的悠远文脉,又渗透着当代艺术的思辨精神。

          他的艺术理念始终围绕“古意与新变”展开,创作核心在于对“常理”而非“常形”的追求,早先多将经典解构为可重组的视觉元素。如“又见家山”、“天光云景”、“海上山”系列,用笔墨、程式、自然揉出自家的山水风貌。既延续了传统水墨的气象,又通过抽象化处理赋予画面现代意识。这种“脱胎换骨”的创作方式,近日在他与新诗的跨界对话展中达到新高度——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柔波幻化为水墨与丙烯交织的朦胧意象,邵洵美《季候》的抽象诗意则被转化为色、粉、墨的自由流淌,实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当代诠释。

          在技法层面,邵仄炯别具融通之力。他精研传统水墨的皴擦点染,将“清、沉、润、和”的雅正之气融入笔端,画中保留了南宗山水画的文人意趣,通过抽象符号打破程式化窠臼。嶙峋的山石、虬结的松树、飘渺的烟云皆形成理想化图式,自由勾勒、涂抹的痕迹如同音乐韵律,青绿设色则突破浅绛、金碧的界限,在墨与色的交响中呈现出绮丽的视觉张力。近几年大胆突破水墨边界,探求西画的材料媒介引入传统语境。丙烯、色粉、彩铅与水墨的交融,已在《侧锋》、《无尘》、《新诗吟未了》等多个展览的作品中呈现。其间画面逐渐消解了古典笔墨的执念,但仍坚持以书写性的涂绘方式关注画面光影叠加与瞬间印象的捕捉,使其更趋向表现主义的写意与抽象。

          他的美学思考与绘画实践在古典美学的现代性转译中,画出了未来的可能性。这也许为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点价值的范式。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