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5月16日]
全运会场馆更新 “绿色引擎” ,美的楼宇科技驱动低碳未来
[05月15日]
校企合作 签约揭牌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华晖实业共谱产教...
[05月08日]
东方传统色彩计划 | 高平开化寺古建筑色卡正式发布,解...
[05月08日]
洛克·外滩源打造上海文化艺术目的地,街区内美术馆免费开放
[04月30日]
拥河时代新样本:太平河片区重构石家庄理想人居想象
[04月28日]
世界地球日 | RLP Asia 科学减排 助力低碳转型
[04月25日]
百年洋楼焕彩新生 上海建工修缮高氏住宅,解码海派建筑基因
[04月14日]
一建备考不再难,嗨学打造“建造好课节”全程助力
[04月11日]
华远地产张雅卓:住宅的本质是“生长的容器”
[04月10日]
JIL SANDER 嗅觉系列1 全新上市
艺术知识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美术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保养
民间艺术
紫砂
雕塑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艺术知识
>
陶瓷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配料 制备
一、配料 (一)陶料 德化制陶的原料, 有优质白埴(俗称白粘土)和黑埴(俗称乌牯土), 均可单独配制。 明、清以来, 浔中乐陶村生产酒瓮、水缸等大容量陶器, 为增强可塑性, 采用白埴与黑埴配制, 或用不同地方的白埴配制。 20世纪80年代, 德化县科委与上涌紫砂厂成功研制紫砂, 其原料为紫砂士矿。 春美部分紫砂矿可单独配制, 杨梅、霞碧、三班等的紫砂矿需与其他地方的矿土配制才能生产紫砂。 90年代, 三班、城关等地大批量生产红陶, 其原料均以当地红壤土配制而成。 (二)陶釉料...
[详细+]
2010/01/12 10:37: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成型
一、工具 (一)陶车 长期以来, 德化制陶者在工棚内的地上竖一根坚实的木轴, 上套木筒, 筒内底边装瓷质的筒扣, 筒内顶部嵌瓷质轮轴帽, 筒扣、轮轴帽与轴交接, 能滑动, 又不易磨损。 圆形木筒顶部凿8个卯眼, 插入木条为轮辐。 用竹篾编织成轮盘, 轮盘面用埴土、棕丝拌和涂成, 外沿为凸圈, 以供脚力拨转, 则成可旋转的飞轮。 飞轮为中心凸起的圆平托盘, 用于放置坯泥。 飞轮大小不一, 犬者直径3.6尺, 小者2.4尺, 视制作产品大小而定。 (二)土模(印盾) ...
[详细+]
2010/01/12 10:35: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干燥
新中国成立前, 德化陶瓷坯体以自然干燥为主.即室内阴干, 或摩外晾晒, 也有把坯体在烘房用炭火加温烘干。 1953年11月, 德化瓷厂建成型坯房.场所宽敞, 让其自然干燥, 或建烘房, 用木炭作燃料烘干。 50年代末, 建卧式烘房, 用无烟煤作燃料加热烘干。 1966年, 建链式烘房, 以半机械化干燥。 1985年7月, 第二瓷厂改无烟煤干燥为锅炉蒸气干燥。 1988年, 德化瓷厂从日本引进高档瓷自动生产线1条, 其干燥设备更为先进。 2000年, 德化瓷厂从江西都昌陶瓷机械厂购进4条链式干燥生产线, ...
[详细+]
2010/01/12 10:34: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施釉
施釉, 德化俗称“上釉”、“蘸釉”。 有生坯施釉法和索坯施釉法两种, 根据不同产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 采用浸釉、浇釉、刷釉、喷釉。 一、浸釉 (一)粗陶浸釉 将釉浆倒人大木桶搅拌均匀, 手持陶坯, 在釉浆中滚动, 蘸上釉浆。 (二)瓷器浸釉 唐代, 德化的瓶和烛台等瓷器采用浸釉方法。 从宋代以后一直沿用浸釉法。 施釉前, 坯体要保持清洁, 防止灰尘等侵人, 釉浆浓度要渊匀, 经常搅拌, 使釉浆保...
[详细+]
2010/01/12 10:34:2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窑炉
德化窑历史悠久, 窑炉结构合理, 容量大, 燃料消耗省, 以还原和氧化烧成, 成品率高, 故有“德化窑是中围民窑的代表”之称, “串窑始祖”之誉。 一、瓦窑 瓦窑, 即专门烧瓦片的窑炉, 依山坡挖穴建成, 窑高2.5米, 窑后宽2米, 窑前宽1.5米, 窑前筑烧火腔, 窑门宽0.7米, 高1.5米, 每次可烧约3万块瓦片。 后来, 瓦窑用长0.3米、宽0.28米、厚0.24米的红土砖砌筑。 窑高3.5米, 窑顶呈圆形, 拱券顶。 ...
[详细+]
2010/01/12 10:33: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窑具 窑炉材料
一、窑具 (一)垫具 由耐火材料、粘土和瓷坯泥烧制, 装烧时用于各器物隔离、铺垫用的窑具, 有支钉、支垫、支圈、垫托、托盘、垫柱、垫圈、垫饼、圆筒形垫具、垫底钵、二脚垫饼、支柱(俗称狗脚)等。 支钉, 用粘土或陶、瓷土捏成小块, 瓷器装烧时, 为器物重叠隔离的窑具。 唐代, 洋田墓林古窑址出土的器物, 北宋盖德碗坪苍窑出土的器物等均用支钉作隔离。 支垫, 托烧器物的支柱, 大小不一, 为唐代德化窑主要窑具。 垫柱, 呈圆状, 轮制, 装烧时顶托器物之用...
[详细+]
2010/01/12 10:32: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装烧
一、装窑 (一)传统装窑 1.叠装 把伞状底钵一层层重叠起来, 最高可叠至5层;将欲烧的粉盒类等坯体放在每层盘上, 每层可放3~8个。 2.复舍叠装 即使用支钉和垫圈, 把同类器物相叠, 大件中套小件, 以增加装烧量。 或不使用支钉和垫圈, 将碗内底部旋露出一圈瓷胎, 称之为“涩圈”或“干底”, 器物层层相叠时, 以免粘釉。 罐类采用垫饼正烧法, 碗类采用叠装正烧法, 大型碗类采用垫圈支烧法。 瓶类将瓷坯直接放在托座上。...
[详细+]
2010/01/12 10:31:1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装饰
德化陶瓷装饰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有印纹陶;魏晋时代有青釉陶;唐、宋、元时代有篾划、印花、刻花;明、清时代有浮雕、通花、青花、贴花;民国时期有古彩、新彩;以至当代的喷花和艺术釉等, 制工精细, 色彩艳丽, 具有朴实豪放的特点。 一、雕刻装饰 (一)篾划 系采用竹篾片作笔, 在坯体上直接划成, 手法轻快简练, 自如豪放。 上釉烧成后, 划纹釉色较深, 纹样明显。 (二)印花 即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性印压而成, 花样、规格一致, 简便快捷, 能够大批量生产。 ...
[详细+]
2010/01/12 10:29:5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选瓷
宋元时期, 德化外销瓷就有等级之分。 明清时代, 日用瓷分为甲、乙、丙、丁、次五个级别。 民国时期沿用。 新中国成立后, 选瓷标准仍沿用旧标准:甲级瓷:不变形、不粘脚、不起泡、不釉流、无棕眼、水色纯白;乙级瓷:小黑点允许2~3点, 基本端正, 无变形, 允许不显面釉泡2个;丙级瓷:允许釉泡2~3个, 黑点3~4点, 微变形, 若逊白色;丁级瓷:呈阴黄色, 聚釉, 黑点4~5点, 略有变形;次品瓷:阴裂、走釉、变形、裂缝, 还可以使用。 德化选瓷工序一贯认真规范, 深得国外客商信赖。 1986年后, 德化选瓷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 ...
[详细+]
2010/01/12 10:28:4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包装
一、包装方式 新中国成立前, 包装材料为稻草、竹篾等, 包装方法简陋。 三班窑场把高秆稻草脱去叶片, 草秆的头扎紧、向下, 草秆向四周摊开, 把碗倒扣在草秆头上, 一块块叠装, 分别以10块、20块、30块、40块为一柱.然后再把稻草往碗沿包上, 将草尾捆紧, 并以篾片扎紧加固。 外销瓷还再用草绳加固。 城关等地则用竹篾笼包装, 篾笼要求牢固, 即把笼底朝上, 人站在笼底上。 笼子不弯塌、不变形才算合格。 装笼时, 笼底先铺上一层稻草, 然后把碗一块块地套紧倒放, 一层碗, 一层稻草。 装满后, 盖上一层稻...
[详细+]
2010/01/12 10:28: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博伊斯在中国
开始:
2025/11/11
结束:
2026/08/31
省市:
上海
场馆:
昊美术馆(上海)
李黑地:火舌
开始:
2025/11/11
结束:
2025/12/31
省市:
上海
场馆:
池社
张钊瀛:终身映画
开始:
2025/11/09
结束:
2026/01/15
省市:
广东
场馆:
那特画廊(深圳)
新闻热点
+
more
尹沧海·大写意 | 传统筋骨中融入现代呼吸,展现多元境界与时代担当
当代中国画坛,尹沧海是一位绕不开的名字。他的艺术实践,如同一场持续的风暴,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大写意绘画的认...
丁乙 | 关于我作品的简述
叙事之外·语言逻辑的东方表达——王裕亮油画艺术述评
“执古御今——2025范扬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诗与行——古棕油画作品展”将在广州开幕
焦墨立骨,文心写意——王界山焦墨艺术的品牌建构与精神内核
刘光:读李一《开元室序跋集》,品他时故事,观今日人文景观
赵峰新作·《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