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陕西周原遗址:解码三千年前的西周都城

        作者:秦毅2025-05-07 07:37: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周原遗址王家嘴一号建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2)发掘现场的动物骨骼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北部交界处,总面积逾30平方千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都邑聚落……近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宝鸡周原遗址成功入选。这也是继2003年和2015年之后,周原遗址第三次获评该奖项。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把探索城垣结构、道路网络、池渠水系、建筑群落作为田野考古的“金钥匙”与“总开关”。通过“大范围追踪性钻探”与“重点部位针对性发掘”,2020年以来累计发掘面积5200平方米,实现了聚落考古的重大突破,不仅促进了周原聚落形态与性质的认识,更提供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

          发现大型夯土建筑 

          确证古公亶父迁岐之地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大雅》记载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岐山定居之事。

          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3000多年前的这次迁徙为西周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铸就了一个王朝的赫赫辉煌。此次考古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群,为判断周原遗址为古公亶父迁岐的所在提供了关键证据。

          近年来,在王家嘴区域钻探发现了一片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带,南北长超过150米。王家嘴一号建筑为先周文化遗迹,由门塾、东西厢房、前堂、后室、前后庭院构成。该建筑南北总长68米,东西宽34至37米,占地面积逾250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为确证周原为先周都邑所在提供了关键证据。

          周原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表示:“周原遗址作为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的都邑聚落,过去几十年的工作发现众多,但由于缺乏聚落的框架性遗迹,所有的发现呈现出零散分布的样态。经过几年的探索,为确认周原乃先周都邑所在提供了关键证据。”

          发现大量西周甲骨文

          “秦人”最早文字浮出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探索,2024年,考古人员确认了陕西宝鸡周原遗址西周时期的三重城墙,极大地丰富了对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的认知,进一步明确了周原遗址核心区域是西周时期的都城。此次发掘还首次发现了一片记载着“秦人”二字的甲骨,这也是迄今为止对于秦的最早文字记载。

          据悉,在暂定为“宫城”的城南墙外有壕沟,其中发现大量人和动物骨骼,动物骨骼以马的数量最多,可能与祭祀相关。壕沟下层出土的200多片卜甲与卜骨,是本轮发现的一大亮点。其中有字甲骨43片,初步辨识出刻辞290余字,如:“王呼并召……”“秦人”“壬子王其兽(狩)……”这批甲骨文涉及的内容,有人物、地理、国族、战争、田猎等,其中的重要发现是出现了多个国族名、地名和人名。这些甲骨的出土,为研究西周甲骨学乃至西周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王巍表示,西周时期甲骨的发现,为研究西周王朝及和各诸侯国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从都邑考古理念出发,为夏商周都城考古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板。

          “之前全国有10余个遗址出土过西周甲骨,在周原遗址发现的西周甲骨文数量比其他遗址出土总数的两倍还多。”种建荣介绍,目前,考古人员正在整理研究成果,以期发现更多历史信息。

          接力考古八十余载

          从青铜作坊到三重城垣的发现史

          周原,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原考古始于20世纪40年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让大型建筑、青铜窖藏、墓葬等一批古代遗存得以重见天日。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周原遗址内的扶风县庄李村发掘了多座灰坑,并从其中清理出一批陶模、陶范,从而确认这里是一处西周时期铸造青铜器的作坊,为西周铸造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在2020年以来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建造于不同时期的宫城、小城和大城三座城垣,初步揭示了周原聚落的城垣结构。在确定的三重城垣中,建于西周晚期的西周大城面积约520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

          其东南城门由城台、外瓮城、南北门道、门塾、内瓮城、入城道路、门内建筑群等部分构成。完整揭露的大城东门和宫城南门填补了以往西周城门发现的空白,丰富了学界对中国古代城门结构形制的认识。

          “三重城垣的发现,丰富了学界对西周城墙结构形制与建筑工艺的认识,使周原西周城市结构和发展过程变得清晰,促进了学界对周原聚落形态与性质的认识,更为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种建荣说。

          目前,周原遗址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宝鸡市周原遗址保护条例》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范围、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为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细致指导,周原遗址也将以更加清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